阴证似阳,此伤寒有之,瘟病无有也。太阳经虚,则风寒湿诸客邪皆得为患,而肾虚之所患尤多。
有气化之津液,有饮食之津液,胃者津液之海也,故痰聚焉。疫证失下,或挟热下利,脉沉,久不下之,致津液枯竭,后虽下,里证去矣。
劳嗽加五味子,或合生脉散。又谓∶下焦吐属寒,朝食暮吐,则亦属阴之义也。
以滋肾大苦寒之剂,制之以急,寒因热用,再服而愈。酒色太过,胁下一点痛不止,名干胁痛,甚危,惟大补气血而已。
鸡骨哽,用水帘草捣汁饮之,其骨自消。痰在鼻,鼻塞,或闻焦臭。
兼表邪,越婢加术汤。今不汗而脉复沉,余邪复入胃也,更下后脉再浮,仍当汗解,宜白虎汤。